曙光渐起,低谷中前行,德国足球近30年足迹告诉我们的那些事_网易订阅

曙光渐起,低谷中前行,德国足球近30年足迹告诉我们的那些事_网易订阅

上一回我们讲到,世纪之交的德国队在2000年欧洲杯小组赛就早早折戟,德国足球已经彻底走到了悬崖边。危难之际,尽管德国足协和国内俱乐部积极改革,但时效尚未显现。青黄不接期间,沃勒尔、克林斯曼和勒夫挑起重担。

因此,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一下,2002-2010年间,德国足球的有趣变化。

2002—日韩世界杯

关键词— Zweite Stelle“亚父”

联赛里最出名的,莫过于勒沃库森荣膺三亚王了,然而比勒沃库森还惨的,是他们的头牌巴拉克--怒摘四亚王。其实那届德国的牌面实力并不像媒体和球迷想象的那么悲观,真正让德迷崩溃的是赛前诺沃特尼、沃恩斯和代斯勒的重伤报销,让中后场个人能力大损。

尽管伤病过后,后防线单兵能力不强,但德国的整体防守十分硬朗:弗林斯、拉梅洛和巴拉克(还有哈曼和杰里梅斯)组成的中场硬度十足,卡恩把守的龙门也比他不太规矩的小门牢靠的多。靠谱的防守硬度、战术纪律,让德国队在决赛之前只丢了1个球。

另外一个重大利好则是,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帮忙:众所周知,2002年是韩国足球光辉的一年,腾飞的一年,他们依靠光明正大的方式战胜了纸老虎一般的意大利和娘炮一般只会找裁判投诉的西班牙,带着一身凛然正气挺进半决赛。韩国人出钱出力,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把德国兄弟保送进决赛么?(蜜汁笑脸)

决赛中,巴拉克上了看台,让比赛悬念变得无限小。即便德国人全主力出战,也很难赢下巅峰巴西。你懂的,巴西可是大胜中国队的主,而德国只在2009年1比1艰难逼平国足嘛。

2004— 葡萄牙欧洲杯、

关键词—Schade noch ein mal二次失落

德国国脚在俱乐部分布比较平均的一届,这支德国保留了海外国脚数量少的传统。与之前不尽相同的是国内俱乐部的人员占比:国内联赛群雄并起,让之前一两家俱乐部独大的局面不再存在。还剩半口气的多特蒙德,02班底仍在的药厂,青春风暴的斯图加特,想法颇多的不来梅,当然还有老牌班霸拜仁都在国家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遗憾的是,俱乐部多不代表实力强,乱世德甲的国家队成员水平是不行的,更何况,在欧洲杯里,2年前帮大忙的神秘东方友军是不在服务区的。自然而然,沃勒尔的战车在小组赛就被打花了。

04德国与00年相比,在对手上倒是很有共性:被欧洲新贵的二队在末轮吊打,只是这回主角从葡萄牙换成了捷克;干掉德国的00葡萄牙和04捷克同样缘分不浅,他们都在后来的半决赛中输给了最后的冠军,而且都是在加时赛被决杀。这感觉,就好比在打德国的时候被上了DOT伤害,一直延续到决赛。

2006—德国世界杯

关键词Steigen 崛起

实际上这一届已经能算准勒夫时代了,明面上克林斯曼是球队的主教练,但训练、战术等安排往往都可以看到助理教练勒夫的影子。

整体看,虽然德国逐渐吃到了2000年起足球改革的红利:小猪和波飞机的加入,让这支国家队的技术成色有所上升,但实质上这支德国队仍然是巴熊的球队。德国队依然靠身体冲击为主,并且右路仍然十分依赖施耐德的突破传中。成绩上讲,德国进入4强,让人满意。

值得一提的是两波暗流:其一,拉姆在06年世界杯基本锁定了主力,尤其是开幕战那脚石破天惊的远射,彻底征服广大球迷;其二,巴熊在没有提前告知拜仁的情况下,最终不接受球队的续约,自由转会去了切尔西。拉姆崛起、巴熊得罪本土大佬,此消彼长外加后续的打法升级,都让之后的“队长门”逼宫,显得顺理成章。

这届德国国家队,开始逐渐年轻起来了。

2008年 奥地利/瑞士欧洲杯

关键词--Vereinigung 团结第一

由于勒夫尚未在更衣室构筑权威,再加上德国足球的新生力量没有成型。所以球队相对上一届大赛变化很少。除了能力全面的拉姆地位更进一步,尚未老化的巴拉克依然是核心,巴熊和弗林斯组成的中场风采依旧。不过,两人在更衣室里的特权却让年轻球员和主教练不舒服,当年甚至爆发了波多尔斯基场上掌掴巴熊的矛盾。

中卫球员持球能力依旧不强,所以球队在进攻中兵力投入相对保守。当持球进攻时,边后卫无球状态下并不向前扩张,而是倾向于让拉姆后场拿球持球推进,或者干脆长传找前场高点。此外,勒夫扩大了巴拉克的活动范围和自由度,尽管传球节奏不快,但却能依靠中前场的身体优势来承接本方后场传来的纵向传球。

巴熊式的拿球碾压

想象一下现在的曼联,长人林立,流动性不足,但就是可以通过强大的身体把球拱到前场。

勒夫这么安排自有道理:初来乍到,威信不足,难以扳倒前朝老臣;从人员配置看,目前手中的牌面无法打出高位逼抢、快速传切或者要求更为精细的传控。

值得注意的数据:德国队的海外国脚比例开始显著上升,国家队的招人政策和德国球员的留洋态度都愈发开放,这对国家队是重大利好。

2010 南非世界杯关键词--Aenderung 变天

借着巴拉克受伤离队的东风和德国年轻一代的彻底崛起,勒夫开始了改革大计。4-2-3-1的阵型被正式确立,拉姆被推举为队长。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拉姆右后卫,身体还没“嘎嘣脆”的博阿滕司职左后卫,持球能力不错的巴德斯图伯担任首发中卫,小猪开发出中路技能树后与同样身体硬朗的赫迪拉搭档后腰。前腰线上波多尔斯基、厄齐尔、穆勒一字排开,锋线则依然是雄风不减的K神。

猪腰子恐怖的持球推进能力;脸哥无解的后插上速度和活动范围;厄齐尔风骚的持球一传;穆勒和波飞机的无球穿插射门,保证了这场青春风暴将以快速传切打反击的方式华丽进行。

德国此阵最强之处,在于中场的运动能力和覆盖范围:厄齐尔、小猪、赫迪拉和两名名义上的边锋都有良好的跑动接应和防守补位能力,所以勒夫的球队敢于也乐于向前传球,不怕失误。哪怕失误了,还可以用跑动黏住对手,这样的情形与现阶段德国队的传控画风可谓大相径庭。

此外,球队在进攻中的整体站位拉的较开,也方便中后场通过长距离、快节奏的直塞球找到本方爆点波飞机,让他一对一向对手球门施暴。

大开大合,风生水起,像极了07-08赛季四小天鹅时期的阿森纳。打的好看的同时,球队也取得了4强的不错成绩。

一个显著的数据,德国队的外国后裔占到几乎半壁江山,移民兵团是这届德国雄起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新人辈出的2010也让德国队的平均年龄下降到25.5岁。

尾声

转眼,德国足球走到了2010,迎来黎明。青训成果逐渐井喷,年轻主帅充满想法,德国足球展现了充满朝气的未来;与此同时,02-08年,勉励支撑德国队颜面的巴拉克也渐行渐远。

这一次的回顾到此为止,下一期我们为大家演绎德国足球的黄金时代,看看他们的传控演变之路,敬请期待。

作者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